陈云贤副省长在2014年全省教育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2月25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十分重要。刚才,伟其同志对2013年全省教育工作作了全面总结,并对2014年教育重点工作作了部署,思路清晰,措施到位,我完全赞同。茂名、深圳、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会发言也很有特色,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2013年全省教育工作值得充分肯定
一是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有新突破。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改革试点稳步推进,省政府先后出台了7份政策性文件,召开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7次教育专题会议,进一步落实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二是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有新提高。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优质多元化发展呈现良好势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正式启动,高校“四重”建设成效明显。民办教育政策环境更加优化,规范特色发展扎实推进。
三是教育公平有新亮点。学生助学政策实现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全覆盖。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实现本省农村学生全覆盖。积极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工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我省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实施办法(试行)》颁布实施。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教师岗位津贴全面落实。
四是教育“创强争先”有新进展。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和行动。新增教育强镇196个、强县(市、区)12个、强市2个;新增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19个、先进市2个。
五是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有新成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成效初显。教育系统作风进一步转变。反腐倡廉工作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完善。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社会各界支持下,全省教育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受小丹省长委托,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教育工作者和在座各位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4年教育工作的主题主线是改革,关键是抓好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概括起来主要有七个方面:一是突出强调了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进一步创新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进一步指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着力点。强调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手段,以制度和规则为保障,促进教育公平。三是指明了教育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培养造就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四是部署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任务。提出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行系统部署,加强顶层设计,逐步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五是明确要求完善教育治理体系,提高教育治理能力。推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职能边界清晰、多元主体共治的格局。六是加强统筹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齐抓共治的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和有效合力。七是强调要发挥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重要作用。坚持教育公益性普惠性前提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放宽搞活,激发办学活力。
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根据教育现代化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为核心,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推进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要求,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现代教育制度体系,全面提升现代教育治理能力。
一要着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着力深化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逐步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职能边界清晰、多元主体共治的格局,更好地调动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学校的活力,更好地发挥社会的作用,形成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提高现代教育治理能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要扎实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打造我省教育的“转型升级”版。过去我们习惯讲“管理”,现在讲“治理”。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变,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执政理念的根本转变,而最核心的转变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传统的管理一般是国家或政府从上至下的行政管理,治理则是强调作为公共机构的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管理社会事务的过程。教育改革措施涉及面广,关联度高,利益相关者众多,不可避免地触动到多个职能部门,涉及到多种政策配套,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难度更大,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5年的改革发展,我省教育确确实实已经进入到改革的胶着期和攻坚期。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深化改革。改革要有成效,必须靠治理,必须注重教育综合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省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三要切实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省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更深层次的是必须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我省区域、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当前我省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加快粤东西北地区的教育“创强”建设和珠三角地区的教育现代化建设,并在其中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主动地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总体来说,2014年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教育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刚才,伟其同志对2014年教育重点工作作了部署。这里,我就加快推进全省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再强调几点:
(一)着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一是要牢牢把握改革方向。立德树人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导向,是教育综合改革的灵魂。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育人全过程,把实施素质教育贯穿于育人全过程,推进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联动育人体系。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健全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要找准改革突破口。要抓住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着力改革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系统部署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义务教育入学制度,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小升初考试,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建立健全学生综合评价制度,逐步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建立广东特色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着力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完善“管、办、评”工作机制,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着力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放宽搞活,落实民办教育优惠政策,完善公办、民办教育平等竞争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积极性。着力强化教育督导,发挥家长和社会参与监督和治理的作用。三是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处理好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关系。更多运用法规、规划、标准、政策、公共财政、信息服务等手段引导和支持学校发展。着力抓好140项省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以点带面,做好试点转示范工作。加强调查研究,特别要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发挥高校等方面力量的思想库和智囊库作用,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四是要注重统筹兼顾。教育改革涉及面广,深层次问题多,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关联性、系统性。要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既抓重点又抓面上,既抓好当前又立足长远,做好政策统筹、方案统筹、力量统筹、进度统筹,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形成改革合力。
(二)着力促进教育公平。一要进一步促进区域、城乡之间的教育均衡。现在距离2018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只有5年,一定要加快基础教育“创强争先”和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作步伐,调整时间表,落实任务书。同时,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推进工作,以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和农村教育发展水平,力争到2014年底全省超过50%的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认定。二要保障受教育机会公平。首先要兜住底线,教育资源要向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要更加关注残疾儿童少年、留守儿童和有困难的学生,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其次要促进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共享共用,义务教育学校不再悬挂等级学校牌匾,不设重点班、重点校,加快完善县域内校长和教师流动机制。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的覆盖面。第三,要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和教育问题,落实好随迁子女参加中考、高考政策,维护好随迁子女受教育的合法权益。第四,要全面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第五,要进一步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政策目标的实现。三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发展差距。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做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坚持教育信息化的“均衡普及和创新示范”两手抓,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精品课程、名师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走出一条符合省情、具有信息时代特征、广东特色的教育信息化路子。
(三)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教材体系、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改革等为突破口,探索改革人才选拔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探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标本兼治,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坚持因材施教,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根据时代要求和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康成长。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二要增强高校协同育人能力。要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协同培养的能力和水平。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协同育人能力和实践育人环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培养和造就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加快创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示范省步伐,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协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教育与产业、劳动力市场的匹配程度,促进学科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三要扎实推进“强师工程”。 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调整优化教师结构,加大各级各类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尤其是要加强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合格教师的培养和补充。要注重培养名家名师,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组织教师出国培训进修。做好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实施工作,各地要确保经费到位,按时落实。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建设,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严把教师入口关,逐步提高教师任职标准和要求。重视和加强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民办学校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
(四)着力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一要推动不同层次教育的协调发展。我省各级各类学生人数超过2100万人,但是,教育结构不够合理,基础教育总体学生规模偏大,2013年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虽突破了170万人,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但在全省整个教育结构中占比偏小。需要适当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扩大应用型本科层次和工科专业办学规模,优化学科和专业人才结构,增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能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智力支撑能力。要继续扩大教育开放,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和高水平大学来粤合作办学,提高我省教育竞争力和影响力。二要推动不同类型教育的协调发展。以创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示范省”为契机,大力提升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能力水平。建立“学分银行”、各类高校之间和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转换认定制度。进一步推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受教育机会,建设学习型社会。三要促进公办、民办教育协调发展。我省民办教育在校生规模占全省学生总数四分之一,民办教育已成为我省教育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办好民办教育是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责任所在。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指导和帮助民办学校解决困难,制定并落实好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促进公办、民办教育平等竞争、共同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
三、深化改革,反腐倡廉,确保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进一步增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适应教育形势变化、破解教育发展难题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如果不能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就不可能如期实现。
(二)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改革的统筹和领导。
一要从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来思考和研究教育改革问题。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健全推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部门要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表,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协调,形成推进改革的合力。
二要全面落实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各地要切实按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落实教育投入的主体责任,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将根据各地落实教育发展责任的情况给予奖补。各地要严格执行《广东省教育“创强”奖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落实相关配套资金。要做好“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资金的统筹分配、使用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创强争先建高地”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加强监督,强化问责,对推进缓慢、措施不力、效果不佳的地区和高校给予通报。
三要不折不扣做好省政府关于教育民生实事的落实。今年省政府教育民生实事的任务是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700元/月。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小学和初中分别提高到950元、1550元,省属普通本科学校生均综合定额标准提高到9100元。切实做好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粤参加高职招生考试工作,一定要确保按时完成省政府布置的任务。
(三)深入开展教育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一要扎实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办实事办好事。
二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深入贯彻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筑牢高校党建工作的坚实基础。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广大师生走中国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信念,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四)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工作。
第一,全省教育系统要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紧紧围绕重点领域和腐败问题易发环节,有针对性的建章立制,努力形成一套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并抓好制度的贯彻落实,提高执行力。要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风险防控力度,细化问责制,加大对违反纪律、违法违纪行为的惩处力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和不敢腐的惩戒机制。
第二,全省教育系统要加强资金规范管理,提高廉政风险防控能力。落实责任到人和问责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坚持谁决策、谁管理、谁负责,严格问责追溯,强化绩效考评,真正做到让规范者得到激励,让违规者付出代价。
第三,全省教育系统要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权力规范运行。失去监督的权力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腐败。因此,要真正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一是突出监督重点,认真落实各项监督措施,确保重点监督工作取得实效,二是进一步强化对教育系统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三是严肃财经纪律,确保教育资金安全,四是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工作,为纪检监察部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四,全省教育系统要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作风建设必须经常抓,长期抓,全省教育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和我省实施办法,将改进作风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要厉行勤俭节约,防止奢侈浪费,同时切实加强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我省实施办法的督促检查,对典型案例要及时曝光查处。
第五,全省教育系统要加强干部队伍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多提醒,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发现苗头性问题要果断采取措施,发现问题要严肃处理,防止个别同志在错误的道路上越陷越深。要开展警示教育,要求每一位同志都要过好廉政关,自觉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文明健康方式,纯洁生活圈、交友圈,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努力做到清正廉洁,干净干事,努力工作。
(五)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
安全稳定是各项工作的底线,要全面关注师生的思想、现实、虚拟“三个世界”的稳定,帮助师生理性对待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要突出抓好影响安全稳定工作的重点和关键环节,深入排查,确保校园安全稳定。要更加关注、善于用好各种媒体,加强教育改革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凝聚共识,积极营造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广东教育的改革发展一定能够乘势而上,各项工作一定能 够迈上新的台阶!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