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知公告 | 部门介绍 | 机构职能 | 综合信息 | 行政公文 | 规章制度 | 档案工作 | 信息公开 | 下载专区 
综合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信息>>正文
成长中的华商学院:五年成就“千亩校园万人规模”
2010-12-28 00:00  

短短5年时间,广东一所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创办的民办大学从本、专科招生不到3000人发展到了在校生13000多人,专业也从起步的6个扩展到现在的21个,拥有了一批较强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教学设施,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8%——它就是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的这些发展变化是怎样实现的?办学者有什么样的追求和思考?这所民办学院有哪些成功的探索值得人们关注?近日,人民网记者走进了这所位于广州荔城、环境优美的学校,专访了在广东高教系统工作多年、目前就任该院院长的陈玉川教授,请他就这些相关的问题向各位网友作个介绍。

  重规范,紧紧把住办学质量关

  人民网记者(以下简称“记”): 12月26日,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将要举行一次隆重的建校庆典,庆祝学院五周年生日。短短五年时间,华商学院从初创时的不到3000学生,发展到现在是“千亩校园,万人规模”,真是可喜可贺。请院长您向先网友简要谈谈华商学院的这个发展历程。

  陈玉川(以下简称“陈”):华商的发展主要是基于国家这几年大力提倡民办教育的大好形势下发展起来的。2004年,广东太阳城集团的廖榕就董事长和广东商学院的领导就有了合作筹划民办教育的意向。2005年初,太阳城集团和广东商学院签订了一个办学协议,到了同年5月,广东省政府批准筹办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2006年4月,国家教育部进一步批准了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作为民办本科的独立院校,当年9月开始招生,至今已经有5年的时间。

  对办教育而言,5年的时间并不长。所以我们这次校庆的主题叫成长中的华商学院,用这样的主题证明我们是在发展、成长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件事情是可以让大家一块来分享的。

  2006年,我们学校首次招生,当年只招了3000多学生,只有6个大学本科专业,到今年已经学院在校生有13000多名,有21个本科专业。所以学校这几年取得的发展进步,可以从招生的规模、办学的学科专业方面体现出来。民办高校现在在社会上比较受关注的是是否依法,是否规范,是否注重质量。所以学校成立之后,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抓好规范办学:

  第一、不断完善办学的条件。我们有1200亩校园,有32万平方米的教学设施,有167间教室可同时供12000人上课,有51间实验室让3465人做实验。另外学生的基本设施,包括生活设施,活动场所都比较完善。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年在办学的条件上,我们有一批专业实验室,除了一般的公共实验室,我们有同声传译的实验室,还有会计实验室、物流实验室以及语言实验室,这些教学设备能够为学生、教师的教学提供很好的基础。

  第二、我们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对于一个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水平、能力,以及学生如何获得更多的知识接受更多的教育。华商学院依靠广东商学院的背景,现在已经初步建立了一支较好的师资队伍。这支师资队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高校的老专家;二是引进的教师,包括讲师、会计师、经济师等;三是近5年来毕业的的硕士、博士,这一部分在我们的队伍中占有较大比重。有了这支队伍,我们可以在整个教学的体制上进行比较好的建设。

  第三、我们抓了教学体系的建立。我们现在在教学体系上有比较好的配置,一个是分管的院长,下面是教师指导委员会,在往下细到教育处、系部的教学和体系,他们对日常的教学管理制定了计划、方案,以及落实检查措施。还有我们的教学督导小组,对学生、老师以及各方面的教研水平进行定期的评估和定量的分析,以获得更多对教学实践的回馈、提高和反思。还有,我们定期召开教师讲课比赛,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鼓励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教学研究。所以这几年,学生和教师科研的热情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发挥,发表了130多篇论文,其中多篇论文受到了社会的关注。

  第四、在规范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于学生的管理、党团的建设也作为高校发展的教育基地来推动,让学生有一个成长空间。学院坚持教育、管理和服务的理念,设立了辅导员配置,还有班主任,还有定期学生的工作制度,还有奖学金、助学金,还有心理教育。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发展党的组织。目前我们有党员1014名,其中学生党员800多名,占当年学生总数的7.92%。总的来讲,经过了这几年的努力,我们遵照国家的要求,依法办学、规范办学、注重质量的要求,取得了社会公认的成绩。

  重师资 培育华商发展之本

  记:陈院长,在短短的时间里面,华商学院从6个专业发展到21个本科专业,学生从3000多人发展到13000多人,这个过程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又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的?

  陈:办学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这几年教育的发展、学生的需要以及社会的需求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教育的质量以外,受教育的人数也需要不断地扩大规模。根据广东省教育的“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整个广东的毛入学率的发展还有空间。华商作为一所民办院校,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随着教育需求的发展而发展。华商从3000多人到13000多人,从几个专业发展到21个专业,是社会给了我们这个平台。

  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和问题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因为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学校最根本、也是最核心的东西。我们在专业和规模的发展中,师资队伍结构的合理和稳定性,将是我们建设师资队伍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流动性在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来讲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流动性问题是不可回避的,只能相对减少流动性,加强流动的管理体制。这里面学校有管理问题也有现在师资队伍管理的政策方针导向的问题。我们尽可能在新的条件下抓好稳定工作,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师资进入学校以后,我们要有一个合理合法的合同制定,双方必须要认定一个对大家有约束力的聘用机制。我们现在是这样做的,如果是高校退休的,我们用聘用合同来规范;如果属于新任职的情况,我们还是用合同的关系来规范。通过规范,确保双方的权利、义务,确保大家有更稳定的从业社会环境和法律依据。

  二是尽力为年轻教师提供教学平台。我们让到校任教的青年老师在工作了一年以后考取高教资格证;一些研究生毕业以后,经过了两到三年的工作,只要符合条件了,我们把他聘为讲师,确保这些年轻人有一个稳定的工作。

  三是找一些老教师带新教师,让他们感觉到在民办学校能有作为、能做好。

  四是通过董事会的努力,提供社会福利各方面的条件,让他们能够通过工作实现自身的价值,得到应有的报酬,能有更大的作为。

  师资队伍的建设将影响着我们学校下一步能够发展或者是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建立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制度。目前这方面还有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重实践,致力培养合格商业专才

  记:有社会舆论认为,目前不少大学在专业设置与社会需要方面呈现脱节。请问,对于我们华商学院来说,如何认识和解决这方面问题?

  陈:根据教育部的规定,民办的独立学校的专业设计基本上是按照母体学院来复制的,所以母体学院有的,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进行设计和举办,母体学院没有的,我们基本上还没有突破。

  好就好在广东商学院专业的设计方面应该说是近年来在广东高校中比较符合社会发展、与广东的社会经济发展比较接近的。尤其是广东在《珠三角发展纲要》里面提到的,要做好现代服务业,正好就是广东商学院和华商学院目前的专业重点,是比较靠近,或者说也是能够为广东实现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的。

  这是一个大的前提。除了这个前提,如何让学生能够在专业上学到更多的知识,能够在走向社会后,很快缩短校园与社会的差距,也是我们关注的。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

  首先,我们在培养的目标和方案中,定位为培养商科专门人才。以前,我曾在中山大学对学生讲,在中山大学培养的可能是国家的精英和领导;我在警官学院工作时,对学生讲希望培养社会的管理者,因为他们未来从事的是社会的管理,要管理车辆、人口等等。现在,我在华商学院,应该是培养商科的专业人才,他们服务的目标和方向应该是现代社会服务业,包括它的管理、经济、物流、企业管理,所以我会尽可能地把我们教学的方法和方式切入到现代化社会服务业架构中。

  第二个方面,我们会加强现在实验、实习中的培养。学校花了大量的资金建立起专业的实验室,像我们的会计学、经济学上就可以用上模拟银行,让学生能够作为银行的管理者,站在柜台前,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事各种银行的业务。每32人一个班,还可以分更小的班,可以让10个学生或者是5个学生从事幕后的角色,让有一部分学生作为主管的角色来实习,把学校课堂上讲的东西,通过演习的办法加深对银行业务的理解。

  第三个方面,我们尽可能在校外建设一些学习基地。与有关业务部门、社会上的专业部门建立双赢的教学基地,让学生在基地去感受体验,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融进社会,减短适应过程。对其他的学科专业,包括外语专业,我们尽可能多用同声传译的一些实习,每年的交易会,我们都有学生能够到交易会的现场做一些服务工作,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和商业,让他们的知识面在与国内国外客商的交往中得到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民办独立院校这样一个比较灵活的机制来解决我们目前人才培养的问题,我们正在探索。

  全力动员迎“大考” 华商期待凤凰涅槃

  记:2012年华商学院将迎来学士学位授予权的评估,这对于华商学院来讲将是一场硬仗。在未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华商学院将如何迎接这一考验和机遇?

  陈:华商学院经过了5年的办学,完成了一个周期的办学过程,这当然是一个比较好的经验和背景。但是我们真正要达到国家合格本科的要求还有相当长的距离。所以根据国家教育部对独立院校的要求,2006年、2007年入学的本科生,由母体学院广东商学院授予学位,但是2008年入学的学生将由独立学院授予学位。根据这个时间来计算,我们2008年入学的学生将在2012年的6月授予学位,这时的学位是由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授予的了。这意味着国家要给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的整个教学体系、教育过程进行评估,也就是我们要达到合格本科的基本要求,就是必须要有办本科的能力和授予学位的过程。

  所以,2012年将是华商学院迎来全面的教育评估和教育考验的时间。

  这个过程对我们来讲是一次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多年需要努力的过程。学院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已经从今年的上半年开始启动了学位评估过程,学位评估过程是对学院的办学条件、办学管理、学生的质量,教师队伍以及我们对毕业生的基本评价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这个评价的过程中,最基本的还是要具备我们刚才讲的四大要件:第一、办学条件是否具备,第二、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否能够完成整个教学过程。第三、我们的教学体系是否规范。第四、我们学生管理和党团的建设是否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

  我们已经做了动员,我们从学院的领导阶层到系的主任,到我们的员工都基本上做了部署。我们现在面临的工作是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如何来找出我们存在的差距,由通过这个评估来不断地建设、完善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的办学体系、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以达到国家合格的基本要求。

  我们还是要从上述四方面来努力,这种做法已经基本开展,我们也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加快建设力度,尤其是让整个办学体系的投入,师资队伍的加强,教学体系和学生管理、社团建设方面等等,还有很多我们应该去加强和理解的地方。

  总的来讲,这个过程是我们建设的过程,是我们巩固的过程,也是我们为下一步发展打好基础的过程。我们有信心在董事会的领导下,通过我们实实在在的工作,通过这次考试能够给社会、给家长、给学生一个好的答案。(杨洪  陆整)

  【人物简介】

  陈玉川院长从事高校教育工作已30多年。到华商学院任职以前,曾先后担任中山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山大学副校长兼党委副书记、广东省警官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陈玉川是全国知名的法医专家,他与世界知名刑事鉴识专家李昌珏相识甚久。去年底,他出面邀请了李昌珏博士到华商为师生们作报告。

  作为广东省政协委员,陈玉川曾任广东省民办高校科学发展观学习落实督导组组长,对广东省的民办教育状况了解颇深。两年前,当他从一线工作岗位退下来之后,欣然接受了华商董事长廖榕就的邀请,担任华商学院院长,主管教学全面工作。陈玉川认为,中国的民办教育大有可为,他也愿意为之贡献余热,再添一把火。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0-2011 广州华商学院学院办公室
地址:广州增城荔城街华商路一号 邮政编码:511300 联系电话:020-82666999
粤ICP备17051289号